安防电子商务发展与挑战并存
安防行业虽在中国起步较晚,但是发展却十分迅速,特别是在近十年来,更是势不可挡。当然,任何一个行业的发展到了一定的程度,瓶颈就不可避免,问题更是会接踵而来。有人认为,安防行业除了监控和门禁系统等领域外,还有有许多领域一直以来都是以直销的模式运营,比如说停车场和楼宇对讲领域,并不存在分销模式。也有部分人持不同意见,认为无论是在哪个领域,代理经销商都是存在的。
我们先不管代理经销商是否存在,在营销模式上,有人认为,现在的分销应该打破传统模式。那么,怎样才能扩大企业品牌影响,让产品达到广而告之的目的?针对这个问题,有人提到了电子商务。
安防行业电子商务发展与挑战并存
讨论发展到这里,安防行业电子商务的发展趋势,就再一次不可避免地成为活动中热议的话题。在谈及安防行业电子商务之前,我们先说一点题外话:据悉,淘宝网保险频道于2011年10月初正式上线,并且已经实现了保险产品的在线保费计算、购买、支付、完成投保等多种功能,拥有会员体系、积分兑换、网站联盟等多种服务系统。而且,目前已经有不少保险公司涉足淘宝网站,包括泰康人寿、阳光保险、华泰保险、平安保险、人保财险等。
通过这一事例,有人提出:连保险行业都可以开辟电子商务营销模式,公然地在淘宝平台上“叫卖”,那安防行业又为何不能?话虽如此,可是小编认为,安防行业电子商务的发展,仍然面临着许多问题。
安防行业电子商务发展面临的问题
虽然许多安防设备在淘宝上都有供货,但是安防设备不同于一般的商品,并不是完成支付货款、收货确认之后,这笔交易就算结束了。说白一点,下单,收货,确认付款,这只是安防产品交易的其中一小部分,而接下来的安装和维护,才是安防设备交易过程中最为重要的环节。
安防行业传统的营销模式,是由工程商直接与用户对接,全程负责产品安装工作,而维护方面则是厂商售后服务点负责。因此,对于线上交易而言,安装和售后维护的工作将会给电子商务发展带来一定的困难。
另外,对于楼宇对讲系统和停车场系统而言,出现在淘宝上的产品并不多。小编分析,这是因为区别于监控及门禁产品,停车场系统和对讲系统工程浩大,而且多以解决方案的方式出现,即使是在传统营销模式上,单卖的现象也是不多见,再加上安装及维护的问题,最终制约了停车场系统和对讲系统在电子商务平台上的发展。不过虽然发展比较困难,但是只要找到合适的切入点,加强企业品牌宣传力度,提高品牌知名度,并不断创新电子商务模式,任何一个行业都可以通过电子商务平台得到更好的发展。
电子商务助市场透明化
自安防引入中国以来,对于整个安防行业而言,安防厂商对于产品的价格以及核心技术都极为保密,对于这个现象,众企业彼此心照不宣,这直接导致市场价格混乱,企业间明争暗斗,价格战此起彼伏,毫无行业标准可言。
第2页:安防电子商务发展之几大优势
而电子商务的出现却打破了这种传统,产品价格的公开对比,不但利于用户选择,从另一个角度来讲更是让安防行业市场透明化,将企业的注意力吸引到产品质量和营销渠道上。
安防行业电子商务发展之几大优势
电子商务只是给商家提供一个展示商品的平台,打破以往安防行业渠道模式,使营销渠道扁平化,让商家与商家之间,或者商家与消费者之间能够“零距离”接触。对比传统渠道,这样的营销模式有以下优势:
一是终端用户直接受益
由于营销渠道的扁平化,增加了商品交易的透明度,同时也降低了销售成本,终端用户购买价格也会随之下降。
二是相比实体店面,电子商务不受地区限制
电子商务打破了地区市场之间的割据,但是同时并没有改变产品的传播途径。这样一来就为企业赢得了市场。企业可以依靠自身实力,将商品直接向用户销售,不但加速了商品的销售过程,更是实现了商品销售的全球化。
三是电子商务有利于市场价格的稳定
现代企业在网上销售的商品价格透明,消费者可以通过比较商品的价格来进行选择自己较为满意的产品,这样对于消费者来说,就具有一定的主动性及选择性,不但保证了消费者的利益,而且企业还可以通过分析商品的销售情况,来制定合理的价格,从而引导企业的产品管理。
当然,有利也有弊。由于安防产品相比于其他商品的特殊性,造成了其线上交易容易线下安装维护难的特点。于是,又有问题出现了:线上交易成功之后,谁来为安防产品安装维护买单?
安防行业电子商务大势所趋谁为售后买单?
不管是水平B2B模式还是垂直B2B或者B2C模式,安防企业发展电子商务的切入点,都离不开设备的安装和维护工作。
结合电子商务平台的全球化,安防厂商在开展线上电子商务发展的同时,在全国各地仍然需要设置服务点,才能做到安装到位,维护及时,给消费者提供满意的优质服务。综上所述,安防产品安装和维护问题得到合理解决,才是安防行业电子商务发展如日中天之时。
结语
虽说电子商务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但却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安防厂商应该权衡企业自身实力,在做好线下营销渠道的同时逐步着手开拓线上营销渠道。如若操之过急,有可能不但不能给企业带来任何的利益,反而会适得其反,令企业陷入困境。
安防行业虽在中国起步较晚,但是发展却十分迅速,特别是在近十年来,更是势不可挡。当然,任何一个行业的发展到了一定的程度,瓶颈就不可避免,问题更是会接踵而来。有人认为,安防行业除了监控和门禁系统等领域外,还有有许多领域一直以来都是以直销的模式运营,比如说停车场和楼宇对讲领域,并不存在分销模式。也有部分人持不同意见,认为无论是在哪个领域,代理经销商都是存在的。
我们先不管代理经销商是否存在,在营销模式上,有人认为,现在的分销应该打破传统模式。那么,怎样才能扩大企业品牌影响,让产品达到广而告之的目的?针对这个问题,有人提到了电子商务。
安防行业电子商务发展与挑战并存
讨论发展到这里,安防行业电子商务的发展趋势,就再一次不可避免地成为活动中热议的话题。在谈及安防行业电子商务之前,我们先说一点题外话:据悉,淘宝网保险频道于2011年10月初正式上线,并且已经实现了保险产品的在线保费计算、购买、支付、完成投保等多种功能,拥有会员体系、积分兑换、网站联盟等多种服务系统。而且,目前已经有不少保险公司涉足淘宝网站,包括泰康人寿、阳光保险、华泰保险、平安保险、人保财险等。
通过这一事例,有人提出:连保险行业都可以开辟电子商务营销模式,公然地在淘宝平台上“叫卖”,那安防行业又为何不能?话虽如此,可是小编认为,安防行业电子商务的发展,仍然面临着许多问题。
安防行业电子商务发展面临的问题
虽然许多安防设备在淘宝上都有供货,但是安防设备不同于一般的商品,并不是完成支付货款、收货确认之后,这笔交易就算结束了。说白一点,下单,收货,确认付款,这只是安防产品交易的其中一小部分,而接下来的安装和维护,才是安防设备交易过程中最为重要的环节。
安防行业传统的营销模式,是由工程商直接与用户对接,全程负责产品安装工作,而维护方面则是厂商售后服务点负责。因此,对于线上交易而言,安装和售后维护的工作将会给电子商务发展带来一定的困难。
另外,对于楼宇对讲系统和停车场系统而言,出现在淘宝上的产品并不多。小编分析,这是因为区别于监控及门禁产品,停车场系统和对讲系统工程浩大,而且多以解决方案的方式出现,即使是在传统营销模式上,单卖的现象也是不多见,再加上安装及维护的问题,最终制约了停车场系统和对讲系统在电子商务平台上的发展。不过虽然发展比较困难,但是只要找到合适的切入点,加强企业品牌宣传力度,提高品牌知名度,并不断创新电子商务模式,任何一个行业都可以通过电子商务平台得到更好的发展。
电子商务助市场透明化
自安防引入中国以来,对于整个安防行业而言,安防厂商对于产品的价格以及核心技术都极为保密,对于这个现象,众企业彼此心照不宣,这直接导致市场价格混乱,企业间明争暗斗,价格战此起彼伏,毫无行业标准可言。
第2页:安防电子商务发展之几大优势
而电子商务的出现却打破了这种传统,产品价格的公开对比,不但利于用户选择,从另一个角度来讲更是让安防行业市场透明化,将企业的注意力吸引到产品质量和营销渠道上。
安防行业电子商务发展之几大优势
电子商务只是给商家提供一个展示商品的平台,打破以往安防行业渠道模式,使营销渠道扁平化,让商家与商家之间,或者商家与消费者之间能够“零距离”接触。对比传统渠道,这样的营销模式有以下优势:
一是终端用户直接受益
由于营销渠道的扁平化,增加了商品交易的透明度,同时也降低了销售成本,终端用户购买价格也会随之下降。
二是相比实体店面,电子商务不受地区限制
电子商务打破了地区市场之间的割据,但是同时并没有改变产品的传播途径。这样一来就为企业赢得了市场。企业可以依靠自身实力,将商品直接向用户销售,不但加速了商品的销售过程,更是实现了商品销售的全球化。
三是电子商务有利于市场价格的稳定
现代企业在网上销售的商品价格透明,消费者可以通过比较商品的价格来进行选择自己较为满意的产品,这样对于消费者来说,就具有一定的主动性及选择性,不但保证了消费者的利益,而且企业还可以通过分析商品的销售情况,来制定合理的价格,从而引导企业的产品管理。
当然,有利也有弊。由于安防产品相比于其他商品的特殊性,造成了其线上交易容易线下安装维护难的特点。于是,又有问题出现了:线上交易成功之后,谁来为安防产品安装维护买单?
安防行业电子商务大势所趋谁为售后买单?
不管是水平B2B模式还是垂直B2B或者B2C模式,安防企业发展电子商务的切入点,都离不开设备的安装和维护工作。
结合电子商务平台的全球化,安防厂商在开展线上电子商务发展的同时,在全国各地仍然需要设置服务点,才能做到安装到位,维护及时,给消费者提供满意的优质服务。综上所述,安防产品安装和维护问题得到合理解决,才是安防行业电子商务发展如日中天之时。
结语
虽说电子商务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但却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安防厂商应该权衡企业自身实力,在做好线下营销渠道的同时逐步着手开拓线上营销渠道。如若操之过急,有可能不但不能给企业带来任何的利益,反而会适得其反,令企业陷入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