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走进音响店,或者是浏览音响品牌的官网时,会发现绝大多数音箱都长着一个样子——方方正正,有棱有角,像个盒子。圆润的、异形的设计不是没有,但终究是少数派。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音箱偏偏对“方盒子”造型如此情有独钟?而不是其他更有趣的形状呢?今天我们来深入探讨一下这个有趣的问题。
声学角度:声音传播与箱体的关系
减少驻波干扰
从声学原理来讲,驻波是影响音响音质的一个关键因素。驻波是指在音箱内部,声波在箱壁之间来回反射,当反射波与原始波在某些频率上相位相同时,就会产生驻波。驻波会导致某些频率的声音被过度放大或衰减,使得音质变得浑浊、不清晰。
而方形,特别是长方形的箱体在减少驻波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其内部尺寸比例相对容易计算和控制。声学工程师通过调整长、宽、高的比例,可以将有害的驻波尽量分散开,避免它们集中在一个狭窄的频段相互干扰,从而获得更干净、更准确的声音重放。这是一个经过近百年实践验证的、最经典可靠的方案。从上世纪30年代开始,许多开创性的音箱设计都采用了矩形箱体,为后来的产品奠定了理论基础和实践范式。
声音扩散均匀
方形的设计有利于声音的均匀扩散。当声音从音箱的喇叭单元发出后,会向各个方向传播。方形箱体的结构使得声音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的扩散相对均匀,能够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提供较为一致的听觉体验。想象一下,如果音箱是一个奇特的形状,声音可能会在某些方向上过于集中,而在其他方向上则显得薄弱,导致听众在不同位置听到的声音效果差异很大。
生产制造:工艺与成本的考量
加工工艺简单
在生产制造方面,方形箱体最利于生产和制造。想象一下,如果要制作圆形、球形或其他不规则形状的音箱,它的每一个面都需要单独开模、制造,然后以各种复杂的角度进行拼接,这对工艺的要求极高,而且加工过程中出现误差的概率也相对较大,成本会呈指数级上升。
而方方正正的箱体,所有板材都是平整的,可以利用自动化设备进行大规模精准切割、开孔和组装,生产效率高,质量控制稳定,从而能以更亲民的价格推向市场。
材料利用率高
从材料成本的角度来看,方形箱体的直线切割和直角拼接,对材料的利用率更高。无论是木材、塑料还是金属板材,在制作方形箱体时,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边角料的产生。以木材为例,将木板切割成方形的部件,可以更好地利用木材的尺寸,减少浪费。而如果要制作异形箱体,往往需要对材料进行更多的裁剪和拼接,这会导致材料的浪费增加,从而提高生产成本。
此外,方形箱体的标准化设计也有利于大规模生产。在大规模生产中,可以使用统一规格的材料和模具,进一步降低成本。这不仅关乎厂家的利润,更决定了高品质音响能否从实验室走向千家万户。可以说,方形设计是保证音箱作为一种大众消费电子产品得以普及的关键之一。
空间适配:家居与使用场景的需求
便于摆放与搭配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的家居环境和使用场景也对方形音箱的流行起到了推动作用。方形的音箱更容易与家具和室内装修风格相融合,无论是放在书架上、电视柜旁还是墙角,都能显得比较协调。而且方形音箱可以方便地进行组合摆放,比如左右声道的音箱可以整齐地排列,不占用过多的空间。
相比之下,一些奇特形状的音箱虽然在外观上很吸引人,但实际摆放时可能会遇到困难。它们可能无法很好的贴合家具或墙壁,需要专门的支架或摆放位置,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它们的使用场景。
适配各类设备
从与其他音频设备的搭配角度来看,方形音箱也更具优势。在音响系统中,音箱通常需要与功放、音源设备等配合使用。方形的设计使得音箱在尺寸和形状上更容易与其他设备保持一致,方便进行系统集成。而且,大多数音频设备的外壳也都采用了较为规整的形状,与方形音箱搭配起来更加和谐美观。
传统与习惯:行业发展的路径依赖
历史传承
音箱的发展有着悠久的历史,在早期,由于技术和材料的限制,方形箱体是最容易实现的设计。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设计逐渐成为了行业的标准,并一直延续下来。早期的音箱制作主要使用木材,而方形的木质箱体在加工和结构稳定性方面都具有明显的优势。虽然现在材料和技术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方形箱体的传统仍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音箱的设计。
用户认知与接受度
对于消费者来说,我们已经习惯了方形音箱的外观。在我们的认知中,音箱就是应该是方盒子形状的,这种习惯使得我们在购买音箱时,更容易接受方形的设计。即使市场上出现了一些异形音箱,很多消费者在选择时仍然会优先考虑方形音箱,因为它们看起来更熟悉和可靠。
音箱之所以大多数是方盒子形状,是声学原理、生产制造、空间适配以及历史传统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虽然方形音箱在很多方面具有优势,但这并不意味着其他形状的音箱就没有存在的价值。事实上,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消费者需求的多样化,越来越多造型独特、音质出色的异形音箱也开始出现在市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