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谈到“车联网”,我们在说什么?是说哪个品牌又推出了哪些新的智能应用,还是说哪家风投又合作了哪家车企?这些,确实代表着汽车行业纵深发展的趋势,但并不全面。那么,还是让我们来看看国内汽车行业正在发生什么,或许能够对“车联网+”的概念、方向和实际操作有一个根本的理解。就像全时CEO陈学军所说:“车联网带给汽车行业大机遇,IT是这个机遇的突破口,一切才刚刚开始”。
2015年5月22日,“2015年度CSUA中国汽车行业IT应用产品峰会暨SAP汽车行业用户大会”在杭州隆重召开,车企、IT、互联网行业人士齐聚于此,共商“车联网”未来。
“车联网”关注度爆棚:市场需要怎样定位?
近期,在政府密集的“互联网+”文件下发趋势下,“车联网”作为物联网和汽车行业的重要连接点,被各大企业、创投公司愈发看重,其所带动的巨大市场引发巨大的想象空间,在中国这个汽车保有量越来越大的国家迅速成为下一个蓝海。实际上,“车联网”概念进驻国内还是2009年,经过近6年磨合,在汽车智能化的趋势、路面易拥堵的现状等大环境催生下,开始令车主们极其向往,即使在会产生几百元成本投入的前提下,大部分人仍然表示乐意接受。
到底什么是“车联网”,中国物联网校企联盟给出的定义是:由车辆位置、速度和路线等信息构成的巨大交互网络。那么国内“车联网”的发展又如何?其实并非想象中美好。目前,绝大部分车企仍将其“囿于自身”,也就是说仅仅在本企业内部车与人的互联网功能研发上找连接,而车与车、车与路、车与城市,最终到这一切与人,都还静待开荒。实际上,这也正是本次汽车行业IT应用大会召开的一个重要目标,全时(www.quanshi.com)的带头人陈学军会上表示:“车联网”不是车企各自的事,是可以提供任何资源的所有相关行业的事,如何生动有效的把他们连接起来,由我们互联网企业来做。
打破传统思维:从生态圈的角度重构需求
“所有需求最终都是人的需求”,陈学军认为“车联网也一样,如果你解决了参与其中任一个人的信息和协作需求,目标的实现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举个例子,还要说互联网技术领先的发达国家,美国已经有的车联网服务可以让车主通过汽车的互联网系统随时获得前方路况信息,并同时获得最佳路线建议,当他们开车自驾游的时候,也能更有效的知悉前方城市的具体信息,更好的利用资源作出计划,这些都是车企和互联网公司同时在做,所以美国做企业互联网生态社交的Box(企业存储)估值20亿美元,Slack(团队协作)一年估值达到30亿美元,而Palantir(大数据)则高达90亿美元。怎么来的?就是为包括车企在内的所有企业建立工作者的社交平台,打破一个企业的具象化边界限制,让所有企业、所有人到云上提出需求、获得方案,以及自由协作,真正的车联网就随之实现。那么,问题也来了,国内能做到吗?全时说“能”,而且“现在就能”,全时“蜜蜂”就是在做这件事,用搭建互联网生态圈的方式打破常规,重构人的需求。
“互联网+汽车”:独特高效的全时连接模式
全时模式是建立一个以人为根本的平台,车企,不再是一个单独的个体,而是这个平台上的一员,其中所包含的每一个人能够在这个平台上随时和内部所有人开会、沟通、互动,包括老板,都由需求推动而不是命令驱动,为解决问题而在线对话,你可以看到每个人的工作进度和日程,可以根据他的时间来预约会议。当然,更重要的改变在外部。以往,车企研发人员遇到技术瓶颈时怎么解?先内部“会诊”,然后邀请专家“坐诊”,费时费力仍然解决不了怎么办?不知多少次的从头再来。换到全时的互联网工作平台上又会怎样呢?结果可能会震撼到你。几分钟内在线约国际技术专家会商,迅速获得专业的新解决方案,这就是互联网工作生态圈的力量,所有的工作都不再只限于企业内部,随手调动任何地方、任何人所能提供的信息和资源,我们说“人脉是最大的生产力,但获得广泛的人脉并不容易”,全时互联网工作平台却做到不仅淡化了人脉的概念,同时解决了有人脉才能解决的问题,这就是企业生态、行业生态、互联网工作生态,车企需要这样的生态社交,“车联网”的实现更需要这样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