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互联网+”发展如火如荼的现在,如果你去问一位医务工作者“远程医疗(http://www.quanshi.com/cloud/)是什么”?他给你的回答会是这样的:“医生在互联网平台上和病人见面,在线面对面诊疗”,那是一幅我们都能感受到其中美好的温馨画面,代表着一种专业医疗服务的发展水平。那么,接下来的问题是“现在医院能提供这样的服务吗”?他给你的回答或许又会是这样的:“发达国家应该可以吧,国内医院好像还很少”。实际上,在美国人们确实可以通过互联网获得自己想要的诊疗服务,很多人有自己的私人医生,当然花费并不昂贵,因为这是在远程平台上来完成,医生工作起来毫不费力,被称为“互联网健康服务”。回头来看国内,除了一些小的医疗App软件试水了在线问诊外,对现实版“远程医疗”最真实的描述则是“医院的远程数据系统”。能做什么?存储和调用病历资料、自动出单及叫号,或者还能预约,涉及面很窄。
但是全时CEO陈学军认为:“我们的远程医疗不应该和国外差距这么大”,理由只有一个,那就是“我们坐拥巨大的市场,需求同样旺盛,瓶颈就是缺乏一个平台”。他说国外的远程医疗分工十分明确,提供专业服务的是医疗机构,建平台的是SaaS服务商,因此两个方面都做的很好。
结合国内现实状况,目前沿海、一线城市拥有顶尖级医疗专家团队,而在西部边远地区为代表的更广地域范围,人们所享有的医疗服务水平则很受限制,如何平衡资源,互联网必须登上舞台。以“信息沟通”为中心诉求的在线远程医疗成为政府、民众同时关注的焦点。与此同时,全时作为国内最早、已建立全球应用网络的SaaS服务商,也率先开始了远程医疗平台的“破冰”式研发。
陈学军认为,只有各方资源都“动”起来才是真正的远程医疗,也才能冲破人们心中“只是看起来很美”的藩篱禁锢。
目前,几款手机App在线问诊软件很受人们欢迎,但高应用率背后是年轻化和单一应用的弊端,而真正需要专业级在线医疗服务的老龄人群很少从中受益,他们仍然在排队挂号苦候医生。而医院能提供的更全面、优质的在线问诊服务极有限,供需存在巨大反差。其实医院并非不想提供类似服务,但大型平台搭建何尝容易,钱已经花了不少,数字化是一直都在推进,但内部数据管理系统又怎能满足患者与医生的即时沟通需求?不客气的说,这种几乎“静止”的系统对真正的远程医疗毫无助益。
全时的远程医疗平台旨在把医疗资源和患者连接起来,让双方都“动”起来。怎么“动”起来,这是全时平台最突出的特点。
首先,它是人与人的连接。
远程医疗,一头是医生,也可以认为是医疗机构,另一头是患者。全时专业远程医疗平台让二者直接见面,不管是在电脑还是手机上登录,你都能见到自己预约的专家,有机会详细陈述病史和症状,获得医生的专属诊疗方案,瞬间提升就医便捷度和患者尊严感。
其次,它完成人与系统的连接。
大型医疗机构都有自己的数字管理系统,不能因启动新的动态在线医疗平台而弃用,全时在平台设计时就已经部署无缝接入端口,使原有资源得到更充分的利用,尤其是远程在线手术的预前案例资料准备,以及术中调用参考,人与平台、自有系统的连接就体现出了预想不到的价值。
再者,它以需求为导向。
医疗机构需要这样一个平台,去掉冗余环节让医生和患者见面,更多的时间用来专注于工作,病患更需要这样的平台,不管自己在哪个国家哪个城市,都能足不出户得到国际领先医疗机构专家提供的问诊服务,可想而知,连接双方潜在需求的远程医疗平台将引爆一个量级多么惊人的巨大市场。
对于全时来说,远程医疗一直都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发展方向,因为它承载着太多人的希望,虽然目前看来仍然存在着一些疾病诊治操作范围上的局限,但是互联网SaaS平台所特有的即时性、生态式资源共享、基于云的信息安全隐私保护等特点,都带给未来医疗发展一个全新的目标,全时将在这条路上做一个义无反顾的拓荒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