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2006年国务院下发1号文件,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各级政府继续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
2、2005年、2006 年,广电总局全面部署“村村通”工程,要求“五个纳入”:中央明确要求,要把广播电视村村通纳入各级党委、政府工作的重要议事日 程,纳入各级政府经济社会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规划,纳入各级政府公共财政支出预算,纳入各级政府的扶贫攻坚计划,纳入干部考核的内容。
3、广电总局关于印发《“十一五”时期广播影视科技发展规划》的通知(2006.12.21),并已发布DAB国家行业标准(《30MHz-3000MHz地面数字音频广播系统技术规范》,2006.5.19)大力推进数字化广播。
“村村通”新农村IP广播的作用
1、IP网络广播系统应用在县乡村广播,适合于向乡(镇)或村提供专业丰富的科学、教育、法律、新闻及文化知识。有效提升现代农村的科技含量。能使村与村、村与县、村与市的广播紧密结合,从而提高农村的科技发展。
2、实现各级广播站上下网络互联。以市级为中心,允许授权省级部门接入。各级能够向下控制,经上级授权可向上接入。
3、各级(市/区/县、乡镇/街道办)广播站可提供多种模式的接入。包括电话(座机、手机、IP电话)、IP话筒、采播站软件等远程接入,及CD、收音机(AM/FM/DAB)、话筒等模拟音频本地接入。输出到下级广播站外,还可经网络前置输出到AM/FM/DAB电台。
4、末端广播站(村组、居委会)除接入上级广播外,可接入本地模拟音频。输出经过功放驱动高音喇叭/音柱,或经调制输出到调频喇叭。
“村村通”新农村IP广播的设计思路
1、网络结构及传输技术上,符合发展趋势,经济成本与实用性并重。“网络+电台”双重覆盖,“有线+无线”搭配组合。
2、在应用价值上,以党政文化宣传、公共应急指挥为主导,辅以电子政务(通告、会议、热线)、政府通信以及农村大众娱乐等功能。
3、广播网自成体系,分级权限控制。在安全播出前提下,方便各级政府以电话、计算机网络等形式的接入,实现插播、转播等功能。
4、稳定可靠,音质优良,方便使用,维护简单。前端采用IP话筒,中途采用IP广播交换机,末端采用双向IP语音终端。
“村村通”新农村IP广播的优势
功能强大
纯数字广播系统,涵盖了传统广播系统的所有功能。并实现了音频点播的功能。并充分利用了网络的资源,可随时随地获取网络上的音频资源。由于每个终端有独立的IP地址,因而可以控制任意一个终端播放不同的节目
CD级的音质
由于采用了网络传输技术,使音频信号无传输干扰及失真。采用了MP3压缩算法占用网络带宽低(8k-128k)又能保证音质保真度,经测试采用44.1khz 16bit采样128kbps速率压缩 通频带(线路输出) 20-16khz ,失真度 ≤ 3%
高可靠性
传统广播系统的不稳定因素主要取决传输线路的质量,不合理的传输线路或造成不稳定甚至烧毁大功率的定压功率放大器。纯数字广播系统由于借助于成熟的以太网络通讯技术,每一个终端设备相当于一台联入局域网络的简易计算机。用户只需要保证网络的畅通,无需增加其它的维护。
安装简单
安装简单。只要具备以下三个条件:有一个交流220V插座,有一个标准以太网络接入插座(RJ45)和一个摆下数字广播终端(一个音箱的体积)的位置。
“村村通”新农村IP广播的功能
涵盖传统广播系统所有功能
包括业务讲话广播、背景音乐、定时打铃和电台节目转播等。
系统基于IP网络,遵循TCP/IP协议
一线多用,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资源,避免重复架设线路,有以太网接口的地方就可以接数字广播终端,真正实现广播、计算机网络的多网合一。
领导网上讲话
领导通过网上的任意一台计算机,接上话筒,即能实现广播讲话,可指定全体广播或局部广播,支持通过Internet远程广播.紧急情况下发布广播通知等。
实时采播
将外接音频(卡座、CD、收音机、话筒等)接入音频服务器实时压缩成高音质数据流,并通过网络发送广播数据,数字广播终端可实时接收并通过自带音箱进行播放。提供专业丰富的科学、教育、法律、新闻及文化知识。
定时播音
数字广播终端具有独立IP地址,可以单独接收服务器的个性化定时播放节目。广播员将需要使用的音频素材存储在服务器硬盘上,并编制播放计划,系统将按任务计划实现全自动播出。
多路分区播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