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十五运会开幕式总制作人王锐祥:创新视听舞美技术,饱满呈现粤港澳文化

2025-10-31 09:18:44 来源:锐丰文化

  随着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开幕式临近,这场承载着粤港澳三地融合愿景的盛典,正加紧进行细节打磨工作。作为十五运会开幕式的总制作人,王锐祥负责统筹整个开幕式的创意制作执行工作。从台风天气的突袭干扰,到在老场馆中融入最新现代科技,再到协调三地文化差异实现创意融合,他带领团队在挑战中不断创新,让诸多“不可能”变成了可视可听可感的真实场景。

  他形容,本届全运会开幕式的自研声光电融合以及一系列先进技术的运用,将是重大突破。一系列先进文化手段绝非湾区科技“秀肌肉”,而是通过“科技+体育+艺术”,饱满地展现岭南文化、港澳文化、中华文化。

 

  ▲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开幕式总制作人 王锐祥

  ▲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开幕式总制作人王锐祥(右)、副总导演黄沛凌(左)

 

  PART/ 01

  量身定做全新声光电系统

  8万人场馆享影院音效

 

  做音响设备起步的王锐祥,早在2001年便将团队研发的音响设备运用于在家乡广州举行的第九届全国运动会。2008年北京奥运会,经过多年沉淀,他们的音响方案成功中标,首次将民族音响设备带上奥运舞台,鸟巢响起国产音响的声音。之后,在广州亚运会、成都大运会、成都世运会等大型国际赛事开幕式上,王锐祥团队对大型赛事开幕式整个声光电制作已经驾轻就熟。

  ▲2008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式

  全运会又一次来到家门口,作为中国演艺设备行业的先行者和“领头雁”,王锐祥义不容辞。“我做音响起家,在有了初步创意方案后,我首先想到的是如何在大湾区通过音响、灯光、舞美等最好地呈现。比如,为了增强现场感,我们研发了一套非常先进的环绕立体声效的音响方案,力争本届全运会开幕式音效又达到一个新高度。”王锐祥说。

  王锐祥表示,在影院呈现立体环绕音效比较简单,因为物理空间本身就不大,在8万人体育场且是敞开空间,要呈现这种效果,在技术上非常有挑战。不过,王锐祥团队身经百战,最终获得突破。

 

  ▲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开幕式总制作人王锐祥(右)、制作总监魏来

 

  PART/ 02

  现场观众和电视观众

  同享视听盛宴

  在灯光设计同样颠覆传统,制作团队也做了一套庞大的“激光+灯光”集成方案,结合威亚、网幕等视觉技术,构建出动态光影效果,将使得开幕式美感十足。“广州的舞台演艺设备制造占全球70%以上的份额,技术、人才、设备可谓信手拈来。不论在哪个环节,只要我们提出方向,能够在非常短的时间内获得可行的具体方案或产品。”王锐祥说。

  值得一提的是,通过先进声光电技术的运用,电视观众和现场观众都能够有极佳的视听体验。王锐祥介绍,开幕式引用了电影画面的视觉和色彩元素,通过音乐、音效、AR\VR等综合手段来呈现。考虑到电视观众更庞大,我们通过技术手段,加入一些台前幕后的花絮、旁白等,使得电视观众看得更直观、完整。届时,相信无论是现场观众还是电视观众,除了新鲜感,还会有视听共鸣、情感共鸣。

 

 

  PART/ 03

  时间压缩,简约不失精彩

 

  在王锐祥看来,这种视听和情感的双重共鸣,除了科技温度,更来自文化的温度。通过技术手段,更饱满又唯美呈现岭南文化、港澳文化、中华文化,是本次开幕式的一大亮点。

  “郎导(总导演郎昆)曾说过,我们要在开幕式现场‘造一片大海’,有大海必然有水。粤港澳是不缺水的,大家也都视水为财。我们通过技术手段,因地制宜,使得湾区之水转化为舞台元素,既节约了成本,又彰显岭南水乡的灵动与浪漫。”王锐祥说,相信水和现场声光电结合,将呈现天上地上皆是画的岭南之美。开幕式中的岭南文化,还体现在粤剧、粤曲、功夫等元素,而港澳文化则体现在粤语歌曲、流行港乐,届时,结合新技术运用,都将有丰富的表达。

 

  ▲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开幕式总制作人王锐祥、副总导演黄沛凌与制作团队检查道具

  ▲文体表演(张力坚 摄)

  ▲文体表演(朱启荣 摄)

  ▲文体表演(朱启荣 摄)

  王锐祥还提到,往届全运会开幕式动辄2小时以上,十五运会将有较大幅度的压缩。为了简约而又不失精彩,主创团队把仪式和演出很好地融合起来。“我们叫‘仪演融合’,这是我们团队近年来的一个创新尝试,虽然时间压缩了,但各环节铺排紧凑而又自然衔接,使得整个开幕式非常饱满。”王锐祥说。

  ▲文体表演(张力坚 摄)

  ▲文体表演

分享
分享
QQ好友
QQ好友
微信
微信
微信好友
朋友圈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