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对视频画质的追求已至4K、8K时,音频质量却往往成为专业协作中被忽视的短板。如今,以“让全景影像触手可及”著称的影石Insta360,带着它在视觉领域积累的技术底气,转身投向音频赛道,意图打破这一僵局—影石Insta360 Wave AI全向麦克风,正是其“声学实验”的最新成果。
当一家擅长“捕捉影像”的公司,决心让你“听清一切”,会碰撞出怎样的声学革新?它能否用其在影像领域锤炼出的AI实力,彻底革新我们“听”与“说”的体验?带着这一疑问,笔者将从实际体验和真实场景出发,探寻这款产品背后的答案。
开箱体验:细节之处见真章
打开影石Insta360 Wave的包装,内部布局规整有序。
标准套装包含麦克风、1.5米USB-C数据线、无线收发器、USB-A转USB-C转接头以及便携收纳袋。所有配件都设计得十分小巧紧凑,收纳后接近一个矿泉水瓶,充分考虑到移动办公或直播场景所需要的便携性,可随手拿取或轻松装入背包。
取出Wave主机,笔者手中这台是黑色哑光款(另有白色可选),手感细腻。它的造型不像传统的“圆饼”式的全向麦克风,倒更像一台精致的智能音箱。这一设计让其能无缝融入办公或家居环境,作为一个高颜值摆件也毫不违和,第一印象相当加分。
一个值得称道的细节是底部的橡胶吸盘,吸附力恰到好处—既能稳固地立于桌面,避免轻微触碰导致的倾倒,又无需费力即可轻松取下,在安全性与便捷性之间取得精妙平衡。
当然,真正的惊喜还要从使用开始。长按机身背面电源键之后,麦克风的主体便会缓缓自动升起,露出下方隐藏的触摸屏。这一充满仪式感的启动过程,瞬间将产品的科技感拉满。而在关机时,Wave也有贴心的防夹设计,避免意外夹伤或异物卡入,安全省心。
其中,斜面设计的操控屏至关重要—隐藏式设计既可保护屏幕,又确保了操作时视线无遮挡,体现出形式与功能的统一。实际操作时,只需轻触即可开始/暂停录音、调节音量、一键静音、管理文件或切换模式等功能。
而独特的“悬浮”设计,则使得扬声器主体可轻盈地悬停于半空,在开机时就给用户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同时蕴含着深刻的声学设计考量—实际测试中,笔者发现这一悬浮设计可使得扬声器远离接触面,从而避免桌面共振对音质造成污染;同时抬高也能够减少周围物体对音频的影响,从而提高拾音的准确性。
Insta360 Wave在麦克风设计上也颇具巧思。机身分布8个麦克风开孔,构成全向拾音阵列。实测表明,其拾音范围覆盖5米做左右,结合48kHz超清采样,能清晰捕捉各处语音细节,确保声音纯净。
此外,Wave顶部设有磁吸凹槽,小巧的无线收发器可牢固吸附于此,实现真正的“即插即用”,且有效避免配件丢失,细节体验出色。
连接上,Wave提供包括USB-C、蓝牙 及Dongle无线接收器在内的三种方式,几乎覆盖所有办公设备,真正做到即插即用、开箱即会。
性能实测:AI音频技术的集大成者
作为本次测评的核心,影石Insta360 Wave在会议场景下的拾音与扩音表现,直接决定了其产品力的高度。
笔者在约10平米的会议室实测中,即便移动至离设备最远的角落轻声发言,也能够精准且清晰地收录到过程上的每一句发言,5米的拾音距离标准实测有效。搭配其内置的AI降噪/去回声/去混响等多种功能(据说可智能识别并消除超300种环境噪音),无论是在笔者发言过程中出现的开门声、敲键盘声,还是回声、空调声等背景杂声,都能被wave轻松清除,极大提升拾音效果。
更让笔者眼前一亮的还有Wave配备的5种指向拾音模式。其中,心形模式主要针对正前方拾音,适用于单人模式下的直播;超心形模式的拾音角度在它的基础上进一步收窄,对于环境噪音的抵抗力更强。8字形模式可拾取麦克风前后方声音,适合面对面交谈的会议或播客场景。立体声模式 (需要USB连接启用)则主要针对音乐或ASMR录制提供沉浸式的宽广声场。
当然,作为专业音视频领域的媒体编辑,笔者最关注的还是Wave主要针对会议室使用的全向模式—可捕捉会议室360°范围内每位发言者的声音,5米范围内无论远近声音都十分清晰,尤为适用于10-15的小型会议或者圆桌会议;搭配无线接发器的无线级联功能(资料显示最多支持三台影石Insta360 Wave无线互联),即便在是大型会议中,也能做到毫不怯场。
五种模式任意选择,只需通过触摸屏即可任意切换(也支持PC端调整),能快速适应从个人汇报到团队脑暴等各种会议需求,非常方便。
此外,笔者还非常喜欢它“全双工”带来的通话体验—开会时哪怕出现“抢话”,双方的声音也能同时被清晰收放,完全不需要刻意等对方把话说完,交流起来特别自然,一点不卡顿。
更值得强调的是,除拾扩音功能外,影石Insta360 Wave还能独立作为一支录音笔使用。它自带32GB存储,能存下足足1000小时的MP3音频。更有意思的是,通过内录功能,Wave甚至能直接录制电脑里的系统声音,比如线上会议或网页播放的音频,细节还原得很清晰。录好的文件既能在触控屏上直接回放、删除,也能用数据线轻松导出到电脑。
不止于声:AI打造会议协作助手
作为一款定位为“办公场景的声音枢纽”,影石Insta360 Wave 远不止是一个麦克风那么简单,它更像是一位隐藏在会议里的AI会议助手,帮你把开会那些琐碎又重要的事安排得明明白白。
这主要得益于其自研的“影石Insta360 InSight ”,用起来也十分简单:在电脑装好 Insta360 Wave Controller 客户端,通过USB-C线连接电脑与Wave,打开InSight网站,绑定InSight账号与Wave。
连接WiFi后,Wave会自动上传会议录音到InSight云端,然后利用语音模型把录音转成文字。更实用的是,它还能通过声纹识别区分不同发言人,自动标记谁说了什么,同时会学习并记住每个人的声音特征,保存在本地,下次开会不用重新设置,就能实时生成分人记录。
当然,Wave生成的会议纪要也不只是简单罗列发言内容,而是会结合会议主题和内容重点,自动整理出一份结构化提纲,读起来清晰而有条理,同时支持在线编辑。会后分享也很方便,参会者只需扫一眼屏幕上的二维码,就能立刻拿到区分好发言人的记录和文本总结。
如果升级到InSight进阶版,功能就更强大了:除基础的300分钟AI转写和普通模板总结外,还能解锁1200分钟超长转写、自定义模板、行业词库,甚至能玩AI问答—用DeepSeek或Qwen大模型直接对文本提问,相当于随身带个“会议智囊”。
除此之外,别忘了影石Insta360的老本行就是影像。这种强大的基因,也让它在处理音视频联动这类问题时,显得格外游刃有余。
Wave还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玩法—可以和影石Insta360 Link 2会议摄像头联动,实现“发言人追踪”功能。操作也非常简单:打开Wave顶盖,会看到一排隐藏的金属触点,把Link 2往上一放,磁吸设计就能让两者稳稳结合。
连接电脑后,Wave会暂时接管Link 2的控制权,既可以在Wave的屏幕上操作,也可以通过Wave Controller软件进行设置。开启发言人追踪后,Wave会通过声源定位判断谁在发言,并实时指挥Link 2转动镜头,确保每一位正在说话的人都能成为画面焦点,对于多人会议记录来说非常实用。
总的来说,Wave这套组合拳打下来,从声音到画面全包,让开会变得轻松上手。
DAV总结:专业级AI麦克风的新标杆
作为数字音视工程网的专业测评编辑,笔者测评过不少会议麦克风产品,但像影石Insta360 Wave这样在音质、智能、设计和扩展性上都做到高水准的,确实不多。
影石Insta360在视频会议圈算个“新玩家”,可正是这股子“新劲儿”,让Wave敢跳出传统框架—不仅在外观上摆脱了传统麦克风的“工具感”,功能上更是实现巨大跨越——从单纯的“拾扩音音工具”,进化成一个“智能会议助手”。从录音转写到纪要生成,再到与摄像头的智能联动,它实实在在地让开会变得更轻松。
在笔者看来,Wave这款新品说不定能给会议麦克风这个小众市场注入新思路。毕竟“新玩家”的刺激,往往能催生更多创新可能。而影石Insta360在视频会议领域的持续布局,未来也大概率会在行业内掀起不小波澜。
当然,未来谁也说不准。但就当前来说,如果你正在寻找一款既能提升会议效率,又具备专业录音能力,同时还能融入现代办公美学的麦克风产品,影石Insta360 Wave无疑是一个值得投资的选择。
它不仅是一款麦克风,更像是一个AI音频助手,正悄然改变我们对“会议声音”的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