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随着最后一份电子签章在武汉、广州两地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屏幕同步亮起,“2025年东湖高新区重点路口交通秩序整治工程(第一批)工程总承包(EPC)项目”评标工作顺利结束。这场由好视通支撑的汉穗两地评标专家“云端评审”,是全国远程异地评标和评标专家库共享采用新标准的首单,为全国远程异地评标标准树立了统一“标杆”。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加快推广远程异地评标的通知》,明确四方面内容,系统推动在全国范围实现远程异地评标常态化,对打破地域限制,推动资源共享,提高评标质效,节约交易成本,确保公平公正,预防违法违规行为,助力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具有重要意义。按照国家发展改革委统一安排,湖北结合实际全力推进《远程异地评标和评标专家库共享技术标准》试行验证工作,率先完成与中国招标投标公共服务平台对接调试,并于2025年8月实施首例执行《技术标准》的跨省域远程异地评标。
这不仅是湖北省推进远程异地评标改革的重要里程碑,更是好视通作为远程异地评标音视频能力提供商,以“云视频技术 + 深度业务融合” 赋能行业、助力全国统一大市场构建的生动实践,好视通用 “标准化 + 场景化 + 国产化” 的解决方案,为远程异地评标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 “标杆样本”。
需求倒逼:远程评标痛点,
亟待“技术破局”
此前,远程异地评标推广中存在三大痛点:
流程断点:线下操作环节多,主副场协同效率低;
监管模糊:评标过程难追溯,公平公正难保障;
资源壁垒:地域限制导致专家库、工位资源无法共享。
湖北省发展改革委作为推动远程评标改革的“先行军”,亟需一套全流程电子化、全链路安全化、全资源共享化的解决方案,既要满足国家《技术标准》的严格要求,也要解决实际操作中的 “卡脖子” 问题。
好视通方案:用“三个全”
,构建远程评标 “标准范式”
针对政务场景的核心需求,好视通依托超强音视频技术、架构级安全体系、深度场景融合能力,打造“全流程闭环、全资源共享、全链路安全” 的远程异地评标解决方案,精准匹配《通知》要求的 “五方面突破”,更回应了实际场景的 “三个关键需求”:
1. 全流程电子化:从 “线下跑腿” 到 “线上无感”
好视通通过统一技术架构,无缝对接公共资源交易电子系统,实现主场项目登记、工位预约、专家抽取到副场专家签到、评审入会、评标报告签署的全节点“无感切换”。主副场间信息 “无缝流转”,彻底告别线下纸件传递的低效,让评标流程从 “碎片化” 走向 “闭环化”。
2. 全资源共享:从 “地域壁垒” 到 “全国互通”
以“去中心化、分布式协同” 为核心,好视通支持各地形成评标专家库、场所工位资源共享目录,实现 “一次接入、处处互通”。湖北省发改委通过好视通平台,可线上自主选择副场、跨区域调用专家资源,让 “全省专家共用、全国工位共享” 成为现实,最大化盘活政务资源。
3. 全链路安全:从 “被动防范” 到 “主动可信”
好视通采用国密算法+ 数字证书加密,实现主副场互联节点全程加密传输;通过“项目信息不出域、专家信息最小化调用” 的权限管控,确保数据安全;同时支持评标环境可视化监管—— 项目监督部门可在线回溯主副场工位环境、专家操作轨迹、音视频交流记录,让评标过程 “可溯可查、全程可信”。
实践成果:首例项目“落地”,
跑出政务协作 “加速度”
在湖北省首例执行《技术标准》的项目中,好视通解决方案实现:
效率提升:主副场评标流程从“天级” 压缩至 “小时级”,专家入会、评审、报告签署 “零延迟”;
成本节约:跨区域专家无需现场报到,节省交通、住宿成本超50%;
公平保障:全流程数字化见证,彻底杜绝“人情评标”“暗箱操作” 风险。
协同生态伙伴,共赴
统一市场新局
湖北省首例项目的成功,为全国远程异地评标规模化落地释放了明确信号。好视通以湖北实践为起点,聚焦三大方向赋能生态:
帮平台厂商“抢先机”:快速完成与中国招标投标公共服务平台的对接调试,抢占跨省域项目市场;
帮助交易中心“常态化”:提供“标准适配 + 资源整合 + 安全保障” 一体化支撑,加速省内跨市、跨省评标落地;
与行业共建“标准”:参与评标专家库技术团标编制,携手伙伴构建符合《技术标准》的生态体系,为全国统一大市场注入技术动力。
远程异地评标常态化已是必然趋势,底层音视频工具的“标准化、安全性、兼容性”直接决定项目落地效率与合规水平。好视通作为 “中国人自己的云视频”,拥有超 4380 万小时用户呼叫总时长、100 万方平台最高并发的技术实力,愿以政策为纲、以实践为基,与电子交易平台厂商、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深化合作,共同打造 “高效、廉洁、互通” 的评标新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