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72小时拯救跨国会议 | Lumens工程师与「叛逆」AI的攻防战

2025-09-10 14:16:28 来源:Lumens

图片

  "最理想的会议系统,就是让人忘记设备的存在。"——这一理念曾驱动Lumens团队为某世界500强38楼的环形会议室打造出惊艳的无感化系统。高管们无需再对着麦克风刻意发声,镜头自动追踪每位发言者,会议效率显著提升。然而,当技术方案落地时,理想与现实却出现了落差。从技术验证到完美交付,Lumens团队再次面临严峻考验。这一次,他们不仅要修复系统,更要证明:真正的无感化会议,必须经得起真实场景的千锤百炼。

  01

  技术验证与部署历程

  Part.01

  单设备验证阶段 成功

  在初步测试阶段,Lumens采用单台铁三角ATND1061DAN麦克风对接Lumens AI智能声像追踪系统。验证了基础技术路线的可行性:

  声像定位精度、追踪响应速度、画面稳定性

  三大核心指标达标

  发言人特写追踪响应速度很快

  画面输出稳定性

  双设备部署阶段 挑战

  然而在正式部署时,方案升级为双麦克风系统,现场出现技术适配问题:受网络、现场环境等影响,部署效果不理想,多设备协同算法未适配真实场景复杂度:

  01

  硬件层 麦克风信号冲突、摄像机调用逻辑错误

  02

  软件层 参考音频BUG(声学反馈干扰)

  03

  环境层 网络延迟、声场环境复杂性

  技术攻坚阶段 突破

  Lumens组建专案组到达项目现场,通过麦克风阵列相位校准、环境声学补偿算法升级、网络QoS优先级配置(更换成Netgear交换机),最终排除问题实现整个系统的流畅运行。

  凌晨

  01:00

  发现网络QoS优先级被其余设备抢占

  解决方案: 更换Netgear交换机+设置音频流量最高优先级

  凌晨

  03:00

  声学补偿算法升级

  解决方案: 新增阵列相位校准+环境声学补偿算法升级,过滤咳嗽等非语音

  凌晨

  05:00

  系统级调试

  解决方案: 现场专案组实时数据采集与参数调优

  02

  功能创新阶段(增值)

  Part.02

  系统配置完成后,为后续项目避免出现声音误触发、与麦克风断联,安装调试较复杂等问题,Lumens团队在经过经过多次研发/测试/改进在AI-BOX1基础上,新增了“区域模式设置”并优化了“参考音频”。

  区域模式

  Camconnect Pro直接由麦克风获取发声点位置信息,以平面图呈现于Camconnect Pro网页及GUI界面。当发声点落在该区域时,触发相机转向。这个模式相较过去,改善了反应速度及增加设置区域的灵活性和便利性。

  实现声源定位可视化(平面图交互)

区域触发机制提升响应速度30%+(实测数据)

  参考音频2.0

  参考音频是让是视频会议进行更为贴近实际会议,主要功能是当远程发声时,为了避免现场喇叭出声导致误触发。另外也能设置远程发声,让现场画面回到全景,营造会议互动注意对方发言的情境。

  新增远程发声场景模式(自动切换全景/特写)

声反馈抑制算法降低误触发率>90%

  在72小时的极限攻坚中,Lumens团队以技术为刃,直面AI系统的“叛逆”挑战,从单设备验证到多设备协同的复杂部署,最终不仅解决了现场声像追踪的适配难题,更通过“区域模式”和“参考音频2.0”的创新升级,为跨国会议场景赋予了更智能、更人性化的交互体验。这场与时间赛跑的攻防战,既是技术实力的硬核验证,也是对用户需求的深度回应——当凌晨五点的调试数据终于达标,系统流畅运行的瞬间,所有努力化为了客户的一句赞叹:“这才是我们期待的AI会务解决方案。”

分享
分享
QQ好友
QQ好友
微信
微信
微信好友
朋友圈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