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全球音视频技术正经历从高清向超高清、从单一设备向系统集成、从硬件依赖向软件定义的关键转型。在这一背景下,中国企业在核心算法、国产化替代与场景化落地等方面持续突破,逐步成为全球市场不可忽视的力量。
作为爱士杰集团孵化并高速成长起来的创新企业,高盛魔笛正是在这一浪潮中脱颖而出的代表。
近日,DAV数字音视工程网记者有幸采访到高盛魔笛总经理王成先生,围绕企业核心技术、市场策略、代表性案例及未来规划等方面展开深度对话,试图揭开这家“技术型选手”背后的成长逻辑与行业野心。
高盛魔笛总经理 王成
三大驱动力突破,构建行业技术壁垒
从2008年孵化至今,高盛魔笛已逐步发展成为国内专业音视频显示领域的重要参与者。回顾其十六年的发展历程,王总将其成功归纳为三大关键驱动力:核心技术自主创新、精准聚焦专业市场和爱士杰集团孵化背景。
据王总介绍,高盛魔笛始终坚持研发先行的战略导向,将技术创新作为企业发展的核心动力。截至目前,其公司已累计取得6项核心专利和31项软件著作权, 并自主掌握8K/16K超高清编解码等核心技术,支持最高16000×16000像素的无损显示,在专业显示领域构建起显著的技术壁垒。"在专业显示领域,任何微小的像素损失都可能影响最终决策效果,因此我们对无损显示技术的追求几乎达到极致,"王总告诉DAV记者。
而在市场策略方面,高盛魔笛并未选择盲目扩张或低价竞争,而是深耕展览展示、指挥调度等高要求领域,解决行业在超高分辨率、系统稳定性等方面的痛点。"我们选择的都是对显示技术有极高要求的专业领域,"王总表示,"在这些领域,客户更关注的是技术性能和质量稳定性,而非单纯的价格因素。这正好与我们的技术优势相契合。"此外,据他透露,高盛魔笛目前还在相继布局教育、医疗、国防等多个行业。这种多元化的市场布局,既可保证公司业务增长的持续性,也有效降低了单一市场波动带来的风险。
更值得一提的是,依托母公司—爱士杰集团的资源支持,高盛魔笛在保持技术基因的同时,还具备规范的管理体系和快速商业化落地的能力。"我们是技术人创业,但也不只是技术人。"王总如此总结道。爱士杰背景为高盛魔笛带来了资本支持、管理经验和商业网络,反而使公司能始终保持着技术驱动的发展本质。
以“硬核科技”实现“敏捷落地”,重塑超高清视听体验
近年来,高盛魔笛在超高清显示与AI音视频融合领域实现多项突破,已成为行业关注的技术引领者之一,并在多个高端应用领域中大放异彩。
例如,在16K超高清显示技术方面,王总表示,高盛魔笛已成功自主研发点对点无损编解码技术,支持16000×16000像素的超高分辨率显示,并采用分布式边缘计算架构,实现对多路超高清视频信号的实时处理,确保图像无延迟、不变形。
他特别强调:“在指挥调度等关键任务场景中,操作人员往往需同时监控多路视频信号,任何画质失真或传输延迟都可能直接影响决策效率。我们的分布式架构能够确保每一路信号保持原始画质,这一技术优势在实际应用中具有重要意义。”
例如,医疗场景中,该项技术能够满足医疗影像对高分辨率与精准灰阶显示的严苛要求。王总介绍:“医疗影像诊断往往要求1024×2048甚至更高的灰阶显示能力,普通设备难以胜任。我们的16K超高清无损显示技术可完全符合医学诊断的专业标准。”同时,系统基于Windows专业平台进行底层优化,支持7×24小时不间断稳定运行,并通过智能协作系统专利技术显著降低操作复杂度,目前已覆盖手术示教、远程会诊等多类医疗场景。
而在国防应用中,高盛魔笛的超高分显示与多信号实时处理能力,则可有效支持指挥调度中心对超大画面、多源信号和极低延迟的复合需求。王总指出:“国防指挥决策依赖多源信息融合,系统需同时处理雷达、卫星、无人机等多路信号,并要求极高的实时性与准确性。我们能够确保每一路视频保持原始画质,为指挥员提供真实、可靠的态势感知”。
AI音视频融合方面,高盛魔笛也已与SHURE、Lumens等国际品牌达成合作,共同推出AI AVoIP AIoT Teamwork智能解决方案。据王总透露,该系统集成AI降噪、智能调音等先进功能,可大幅提升会议协同的体验感。此外,其公司开发的“全媒体资源池” 更是可原生兼容各类媒体文件,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会议生产力工具”。
此外,王总还透露,系统还可通过Dante AV-H、NDI等先进协议,实现“一根网线连接所有设备”,极大简化传统音视频系统复杂的部署流程,真正做到从技术研发到产业价值的有效转化。
SmartHub超高分服务器系统正是高盛魔笛在超高清视觉与智能音频融合领域的一项重要创新,也是其“软件定义硬件”技术理念的典型代表。
据王总介绍,该系统搭载自主研发的8K/16K编解码技术,通过三大技术路径实现软件定义硬件:首先,对Windows专业平台进行深度优化,突破传统嵌入式系统限制,保障7×24小时高稳定运行;其次,采用分布式边缘计算架构,配合高带宽传输接口,实现多路超高清信号的实时处理与动态资源调度;最后,基于全媒体资源池技术,原生兼容Windows系统各类文件格式,无需转码即可保持原始画质,以软件方式替代传统硬件转码设备。
SmartHub超高分服务器系统
王总表示,通过将核心处理能力从硬件层上移至软件层,SmartHub显著降低了对专用硬件的依赖,实现显示性能的灵活扩展,使通用硬件平台展现出超越专业设备的能力。
双轨驱动:技术+市场,拓展三大应用市场
近年来,在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与国产化替代浪潮的推动下,高盛魔笛以前瞻性的“双轨策略”,在核心技术的自主创新与市场化快速落地之间取得显著平衡。
技术层面,高盛魔笛基于Windows专业平台开展深度优化,自主研发16K超高清编解码技术。据王总介绍,该技术的核心算法自主率已达到90%以上,尤其在医疗、国防等敏感领域,已实现关键部件100%国产化替代,从源头上保障了技术链的安全可控。
市场落地方面,高盛魔笛并未止步于技术突破,而是以场景化为导向,通过模块化设计方案与生态合作机制,大幅提升产品的部署效率与适用性。王总表示,公司针对医疗、国防等垂直领域推出的专用解决方案,成功将项目交付周期压缩至行业平均的60%,部署成本降低40%,体现出显著的效率优势。
展望未来,高盛魔笛将继续聚焦超高清视频处理、多模态AI融合、AIoT与软件定义硬件等核心方向,重点布局医疗健康、工业制造与智慧城市、教育以及企业服务三大战略市场。
技术演进上,高盛魔笛将持续优化视频图像处理算法,整合语音、图像、文本等多模态AI模型,以增强系统的实时交互与智能决策能力。王总透露:“我们将深度融合边缘计算架构,显著降低延迟,实现超低功耗运行;同时积极推进通用大模型的落地应用,全面提升系统智能化水平。”
医疗健康领域,高盛魔笛正研发高精度诊断专用可视化系统,并集成AI辅助诊断功能。“我们积极响应‘十四五’规划中对AI医疗的政策号召,”王总表示,“将在医学影像分析、远程手术仿真等方向推出创新解决方案。”
面对工业制造与智慧城市的巨大需求,其公司则致力于开发AI驱动的指挥调度系统,适用于电力、交通等关键场景,助力实现智能无损决策。王总指出,“工业AI预计将成为政策与市场双轮驱动的新增长引擎。”
此外,教育及企业服务也是重点拓展的方向。依托此前如南京大学音视频系统等项目经验,高盛魔笛将深化虚拟仿真互动解决方案,并推出AIoT Teamwork协作平台,支持企业远程培训与多模态内容生成,切实帮助企业降本增效。
王总在采访最后强调:“高盛魔笛将持续紧跟行业与政策需求,做一家真正解决实际问题的技术企业。对我们而言,技术不仅是立身之本,更是为客户创造价值的核心手段。”
DAV观察:技术+场景,中国超高清产业的“升维”竞争之路
在超高清显示与AI音视频融合的赛道上,中国企业正从"跟跑"逐渐转向"并跑"甚至"领跑"。高盛魔笛的成长路径表明,以核心技术立身、以场景应用落地 ,正是在这一高技术、高要求行业中持续成长的关键。其"软件定义硬件"的技术路线,不仅体现出软件层在系统集成中的核心作用,也契合了国产化替代中对自主可控、成本控制和灵活适配的多重要求。
从媒体视角看,高盛魔笛代表的不仅是一家技术企业的成长,更是一种行业范式的转型—显示技术正从单一硬件性能竞争,转向系统级、软件驱动、生态协同的综合竞争。这种转型不仅要求企业具备硬件设计能力,更需要深厚的软件算法积累和系统集成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