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标牌行业正经历一场由AI深度赋能的深刻变革。从最初的单向信息展示,到联网互动,再到如今集成大语言模型、实现自然交互的AI数字人,技术的迭代不断拓展着行业的边界与应用深度。
在这场融合与创新的浪潮中,那些兼具深厚技术积淀与敏锐市场洞察力的企业正崭露头角。近日,DAV数字音视工程网记者专访上海视颐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市场总监娄晓敢先生,深入探寻视颐科技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锻造核心竞争力,并成功将数字人产品推向规模化应用的制胜之道。
视颐科技市场总监 娄晓敢
重组新生:厚积薄发的成长轨迹
视颐科技的成长历程,是一条在逆境中突围、于积淀中爆发的发展路径。
据娄总介绍,其核心团队的真正“新生”始于2021年一次关键的战略整合。“2020年疫情冲击下,我们团队原先所在的商显领域头部企业遭遇严峻的资金链挑战,”娄总向DAV记者透露,“带着近七八成经验丰富的核心骨干,团队整体平移至视颐这个新平台重新出发。”这支拥有超十年行业经验的“老兵”队伍,为视颐注入深厚的技术底蕴与市场基因,使其在短短几年内迅速获得高新技术企业与专精特新企业的认证。
回顾发展历程,几个关键节点清晰勾勒出视颐的成长脉络。
2020年平台重组之年,依托成熟团队和业务基础,视颐当年即实现既实现约8000万元的营收,为新平台的起步注入了强劲动力。
2022年,面对上海严峻的疫情封控,视颐团队展现出强大的韧性和创新力。娄总回忆道,当时有二十余名员工驻守公司,仅用三个月时间,加班加点甚至通宵达旦,成功研发出“数字哨兵”产品并迅速应用于上海的公共场所,在特殊时期贡献力量。
进入2023年,凭借前期的积累,视颐在高新技术企业基础之上成功获评专精特新企业。同时,敏锐捕捉到零售餐饮数字化升级的旺盛需求,公司迅速推出三款数字餐牌产品,在当年的行业展会上获得积极反响,并一举拿下多个知名餐饮品牌订单。
而2024年,则成为视颐在AI应用领域的爆发之年。其数字人系统终端出货量一举突破2000台,在图书馆、文旅等行业实现规模化落地,同时,视颐前瞻性地布局开发AI视觉盘点机器人等新型AI硬件产品,展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
“非标”制胜:构筑场景定制的核心壁垒
在硬件同质化现象普遍的数字标牌与商显红海中,视颐科技何以构筑难以逾越的护城河?面对DAV记者的提问,娄总深入阐释了其公司独特的竞争内核—综合性服务能力与深度的场景定制化基因。
“我们始终强调自己是一个场景定制化的公司,”娄总明确指出,“无论是产品形态、解决方案还是服务体系,都紧密围绕客户特定的场景需求进行深度定制。”这与依赖标准化产品进行大规模推广的模式形成鲜明对比。视颐的模式更像“一个客户,一个产品/方案”,其对技术整合能力、柔性化生产以及快速响应能力提出极高要求。这种深度定制策略,也帮助视颐有效实现差异化竞争,避免了在标准品红海中的价格厮杀。
支撑这种定制化策略落地的,是视颐构建的一张覆盖广袤、深入末梢的服务网络。“我们的服务网点遍布全国,小到乡镇农村,甚至西藏等偏远地区,都能触达。”据娄总介绍,为了满足这些客户即时、高效的服务需求,视颐甚至需要将设备“用牛拉车”拉到偏远地点。为此,其公司不仅建立有密集的物理服务网点,更自主研发出一套完善的服务体系软件平台,平台上注册三四千名经过严格资质审核与定期培训的特约服务人员。这些人员分布在全国,通过体系化的培训和管理,确保其服务能力与公司标准保持一致,从而实现服务范围与服务质量的同步保障。
与此同时,视颐深知在硬件门槛不断降低的背景下,“软硬兼修”的研发实力才是持续创新的根基。其公司还拥有一支30人的精干研发团队,其中接近半数是专注于软硬件开发的复合型人才。这支“研发铁军”是视颐能够快速响应客户复杂外设接入、内容定制及系统对接需求的关键。据娄总透露,“在短短四五年时间里,视颐已积累了5项发明专利、30余项软件著作权以及20多项外观与实用新型专利,为公司的技术壁垒添砖加瓦。
数字人爆发:规模落地与技术创新的双引擎
2024年,视颐业务实现超20%的显著增长,数字人业务的异军突起功不可没。
其全年超过2000台的硬件终端出货量,在竞争激烈的数字人领域堪称一骑绝尘。剖析其成功密码,娄总将其归结为架构创新与极致性价比的完美结合。
其中,技术架构的创新则是视颐数字人产品差异化竞争力的核心。娄总介绍:“我们很早就基于安卓的信发系统来开发数字人,而非业内主流的Windows平台。 ”这一选择带来两大关键优势:首先,它实现了AI交互与信息发布管理的无缝融合。产品既能通过大模型实现与用户的自然对话,又能利用成熟的信发系统进行远程内容管理和发布(例如在无人交互时自动播放广告),功能集成度高。其次,基于安卓的轻量化设计,大幅降低对高性能显卡等昂贵硬件的依赖,使得整体方案成本较基于Windows的同类产品显著降低,性价比优势极为突出。
而在关乎人机交互体验的核心环节—拾音技术上,视颐同样可提供灵活多样的解决方案。既包含采用多模态算法的先进方案,以满足对唤醒率和准确率要求高的场景;也提供更具成本效益的4麦或8麦阵列方案;甚至还能适配蓝牙麦克风,以应对极端嘈杂环境下的拾音挑战。
这种多样化的技术组合,使得视颐能够根据客户的预算和具体场景需求,提供最合适的解决方案。
锚定AI+场景,深耕垂直领域技术高地
面对汹涌澎湃的AI与数字化浪潮,视颐科技的未来战略蓝图清晰而坚定:深化场景应用价值,打造垂直领域技术制高点。
娄总告诉DAV记者,在数字人产品线上,其公司将持续投入优化迭代,重点提升交互体验的自然度和智能化水平,并积极探索在更多行业的应用落地。“我们的核心目标,是让技术真正服务于场景,创造实际的应用价值,而非仅仅停留在追逐AI概念层面。”娄总强调道。
同时,另一款战略级产品—AI视觉盘点机器人,也已在图书馆等专业场景崭露头角。这款产品源于2024年底针对图书馆客户特定需求的定制化开发。凭借深厚的技术积累和高效的研发执行力,视颐团队仅用三个月时间就完成技术攻关并实现量产。据娄总透露,该产品目前已出货一二百台,客户反馈积极。
从疫情冲击下的逆境重组,到精准把握数字人爆发的行业风口;从坚持“一个客户一个方案”的深度定制理念,到构建覆盖“最后一公里”的强大服务网络——视颐科技的崛起之路,深刻印证在技术日新月异的数字经济时代,对应用场景的深刻理解、对客户需求的敏捷响应以及将技术工程化落地的扎实能力,其价值愈发凸显。
未来,其在图书馆等专业领域的持续深耕,以及在AI硬件创新上的探索,能否开辟出更广阔的蓝海市场?DAV数字音视工程网充满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