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RGB三基色MiniLED背光开辟LCD第二技术发展曲线

2025-05-22 08:41:48 来源:DISCIEN

  MiniLED背光电视市场在品牌和政策的强势推动下实现快速成长,根据迪显咨询《全球MiniLED背光电视月度出货报告》研究结果显示,2024年全球出货规模达到近800万台,同比增长超130%,预计2025年全球MiniLED背光电视出货规模超过1600万台,增幅翻倍。2025年海信首发UX RGB MiniLED背光电视产品,包括三星,TCL和索尼等主要电视品牌均蓄势待发,公布了RGB MiniLED背光电视的发车时刻表,RGB三基色MiniLED背光在高端电视市场的应用成为主要品牌技术向上迭代的热门选择。

图一:2024~2025F年全球MiniLED背光电视出货规模及同比变化

  数据来源:DISCIEN整理,单位:百万台,%

RGB MiniLED背光的发展历程

  数据来源:DISCIEN整理

  日积月累,非朝夕之功;

  首先,RGB三基色MiniLED背光技术的发展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历经近20年的行业积累和沉淀,才得以进入大家视野。早在2004年,索尼就推出了RGB背光产品,但因种种技术限制,没能在市场中延续。之后Local dimming在MiniLED成本以及方案逐渐成熟的条件下,在高端电视市场得以广泛应用,也为RGB三基色背光电视重现江湖打下了坚实的技术和市场基础。

  AI大脑加速成熟是关键;

  其次,包括分区数,LED工艺等硬件工艺条件逐渐成熟,软件,算法等的跟进也是重要的先决条件。自2018年开始,主要品牌将AI应用在电视画质调教,场景细节捕捉等领域,通过对输出信号的智能调教,配合硬件升级,实现画面的全面优化。海信通过长期的技术积累,最新的H7画质芯片,实现了光色同控的技术突破;据悉,TCL也通过FPGA芯片方案,对背光的精细化控制做了优化和赋能。

  底层技术逻辑变革,性能提升与技术挑战交织;

  如今,RGB三基色MiniLED技术在经历了软硬件的技术积累,已经来到了市场外放的赛道口。技术先进性为产品带来诸如高显色性能,节能降耗,有效降低白光光晕等性能提升。但仍需克服诸多技术和成本问题,诸如由于背光工作机制和结构的变化, RGB不同芯片的光学和稳定性差异,以及背光分区增加对色彩控制精度提升造成的串色问题尚未解决。目前行业正通过包括提升分区物理隔离以及通过AI画质芯片对背光光色高精度控制等方式去优化。

  综合成本上升不可避免,未来存在下沉空间;

  从图三中成本分析不难看出,包括三基色LED芯片数量的增加;由于芯片性能差异,增加背光驱动系统;驱动电路复杂化带来的基板结构变化;最后控光控色画质芯片带来的成本上涨,共同推高了RGB三基色背光方案的成本准入门槛。但伴随技术成熟度提升,原材料成本下降,以及驱动芯片逐步产业化对成本的摊薄,相信未来成本仍然存在优化空间。

:不同MiniLED背光方案成本对比

  数据来源:DISCIEN整理

  回归产品,作为品牌新生代旗舰,显示性能提升有目共睹。RGB MiniLED背光电视较QD-OLED在维持优异显示性能的同时,更具备价格和在超大尺寸显示方面的市场竞争优势,与QD MiniLED旗舰产品对比,色彩表现,光晕处理等方面更加优异。

:不同显示技术在旗舰产品应用性能对比

  数据来源:DISCIEN整理

  携手时序显示,开辟第二技术成长曲线

  RGB三基色MiniLED实现背光层面色彩分离,也为LCD面板时序显示技术的市场化提供了技术后盾。通过控制背光红绿蓝纯色场的高频闪烁画面时间顺序,实现彩色画面的输出。图四可以看出,该技术带来了整体结构改变,背光模组减少了量子点色彩转换层,LCD面板抽离了彩色滤光片结构,简化了产品结构和生产工艺,有望降低综合生产成本,或对RGB三基色背光技术下沉起积极推动作用。

QD-MiniLEDRGB MiniLED+时序显示产品结构对比

  数据来源:DISCIEN整理

  RGB三基色MiniLED背光技术和市场展望:

  (1)短期:2025年作为RGB MiniLED背光技术的元年,主要品牌先后布局该技术在LCD旗舰产品段的应用,加速走向市场,但受限于目前包括综合成本上升,产品阵容整体布局限制,到技术全面下沉仍存在距离;

  (2)中长期:伴随更多品牌厂商的技术跟进,依靠中国LED的本土供应链能力,叠加与其他技术的协同作用,或将迎来产品技术下沉,为LCD产品技术布局增加新的选择。

分享
分享
QQ好友
QQ好友
微信
微信
微信好友
朋友圈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