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世界噪音日|看清听声学如何赋能科技降噪

2022-04-21 16:23:25 来源:清听声学

  第20届世界噪音日,以“lift  your  voice 让你的声音更动听”为主题活动,呼吁人们隔疫不隔“声”,共克时疫。

  从2003年开始,每年的4月16日被设为“世界噪音日”。根据世卫组织之前发布的《噪音污染导致的疾病负担》,噪声污染不仅让人烦躁、睡眠差,更会引发或触发心脏病、学习障碍和耳鸣等疾病,进而减少人的寿命。该报告指出,噪声危害已成为继空气污染之后的人类公共健康第二杀手。

  有数据显示,超过46.8%的城市噪声来自于社会生活,娱乐场所的嘈杂声、广场舞的音响声,城市交通的鸣笛声等都是社会生活噪声的主要来源。

  “世界噪音日”是人们渴望静谧生活的一个缩影,我国近几年越来越重视声环境改善,相继颁布出台各项噪声污染治理法律法规。

  2021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中提出:要加强噪声污染治理,实施噪声污染防治行动,加快解决群众关心的突出噪声问题。到2025年,地级及以上城市全面实现功能区声环境质量自动监测,全国声环境功能区夜间达标率达到85%。

  2021年12月24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二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 自2022年6月5日开始实施。

  有专家学者指出:随着我国对噪声污染治理与声环境改善提出更高的要求后,各地企业都积极以科技手段助力国家各级部门实现声环境降噪,但要从根本上治理噪声污染,仍面临不少挑战,那么我们又该采取哪些措施从根源上解决噪声扰民呢?

  新噪声法给出了指导性答案:声环境降噪既着力于‘治’,也着眼于‘防’,“防”即是从根源上采取措施进行噪声防控,源头防控体现在合理规划产品噪声限值等规定上 。清听声学面向政府和政企用户提供“感知+数据+认知”的声感城市-城市声环境创新感知平台,聚焦城市噪声管控和治理, 依托定向发声、声源定位、声音成像、噪声监测等前沿声学技术,引入“城市空间声场”概念,从“噪声监测”“噪声定位”“噪声治理” 三方面实现【城市声环境立体监测和综合治理】的完美闭环,进而提升城市声环境的精细化治理和科学化监管水平。

  01

  噪声监测

  从噪声监测角度,遵循“多维感知、实时监测、合规取证”原则,构建城市噪声监测体系。对工业、道路、建筑工地等特定噪声敏感区域,对实行24h自动监测、多点捕捉,结合GIS系统,形成实时噪声分布图,并通过城市运营管理中心实现多部门联动闭环处置。

  02

  噪声定位

  从噪声定位角度,全面掌握城市噪声遍布区域,对超标噪声源传播途中进行监测定位、取证。如城市交通方面的噪声定位,可助力交管部门对违法鸣笛、炸街车轰鸣等产生的噪声源进行实时定位,通过噪声源定位,辅助交管部门对该类行为进行后续的治理和管控。

  03

  噪声治理

  从城市声环境治理、建设角度切入智慧城市、文明城市、未来城市规划,提供多样化的创新声学技术和应用方案,解决多场景多形态的噪声污染问题,推动智慧城市声环境与文明建设。

 

 

  清听声学作为中科院声学所的产业化公司和声学创新技术和应用的领导企业,自成立之初,就长期致力于用先进声学技术进行城市声环境优化和改造,先后推出了诸多创新科技降噪方案,包括治理城市乱鸣笛和炸街车扰民的机动车噪声超标抓拍(违法鸣笛抓拍、炸街车抓拍(点击红字了解详情))方案、解决广场舞噪音扰民难题的方案-智慧舞场系统、以及解决学校操场扰民方案-安静操场系统(点击红字了解详情)等,以创新科技助力多省市解决城市噪声难题。未来清听声学将继续依托自身在“科技降噪”领域的积累和实力,从“城市声景营造”角度,大力推动“声感城市”创新声环境感知治理综合平台的应用,利用现代化的科技手段、场景化、多维度、全流程的进行城市噪声管控和治理,重塑城市声态链。

  在世界噪音日这天,清听声学也呼吁大家,增强噪声污染管控意识,践行声环保理念,减少噪声污染,为安静和谐的美好生活梦想添砖加瓦。

分享
分享
QQ好友
QQ好友
微信
微信
微信好友
朋友圈
取消